本文转自:东说念主民日报仁科百华资料
甘肃天水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工东说念主董桂红——
产业振兴,苹果形成“金果果”
本报记者 王锦涛
车震视频《 东说念主民日报 》( 2024年09月15日 第 02 版)
花牛苹果越红,董桂红就越忙。
9月中旬,恰是花牛苹果收成的时节。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,工东说念主董桂红正娴熟地采摘苹果。她额头生汗、脚底沾泥,一执手,传来仁爱的粗粝感,不用说仁科百华资料,是个干练的勤勉东说念主。
在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,提及董桂红,大众就直夸“攒劲”,意思是颖异。她却说,“攒劲也要赶上好契机。”
早些年,董桂红种过小麦、栽过葡萄,一边维护丈夫务农,一边打零工。有一年冬天,为去镇上打零工,她早上5点多起床,先作念好一家东说念主的早餐,骑半小时自行车到镇上,中午再追忆作念饭。“20多天,挣了几百元,还没焐热,就还归还。”
花牛镇,以花牛苹果闻明。这是当地农业站以蛇果为母本培育出的品种,肉质紧密、口感松脆、香气浓郁,当年依然出头试销,立即引起颤动,在国外商场上取得端庄商标。
生存在目下,董桂红也思过种花牛苹果,但她家多是平地,山路欠亨车。一朝种,水肥齐要她往山上挑;结了果,也要她一筐筐往下担。“苦不怕,即是力气不够,难种也难收。”董桂红感叹,她一个花牛东说念主却“吃”不上花牛苹果。
栽种花牛苹果的农户单打独斗、技巧远大,苹果虽有知名,却只得小利,一直没长成产业化的“金果果”。
乡村振兴要道在产业振兴。滚动出当今前些年,麦积区整合名目资金1.7亿元,建成南山花牛苹果栽种基地15万亩,配套开荒产业路360公里、提灌工程6处,通水通路通电,还有车接送务工东说念主员。董桂红总算上了山,成为又名产业工东说念主,“坐车上山只用10多分钟,回家还更快些。”
头一趟务苹果,望着漫天彻地的小树苗,董桂红心里直打饱读:咋个种?啥时挂果?工钱能挣着不?
先是除草、施肥,侍弄套种的作物,再到每年正月二十起,给剪锯口涂愈合剂,董桂红越来越老练。春天花开后匀花,夏天出果时匀果,秋天采摘,冬天修枝……不算逢年过节,一年齐有得忙。
日子一天天昔日,树苗小数点长大,苹果一个个变红,工资也一年年变多。当今,董桂红一年能赚3万多元。
作念大特点产业,更多群众“吃”上花牛苹果。2023年,基地果品总产量达22万吨,总产值达6亿元,区域东说念主均果品纯收入超8000元,带动4万多东说念主增收。
如今,基地果树偶合盛果期,新耕具、新技法让苹果品性越来越好:防雹网减少冰雹等当然灾害带来的圆寂,反光膜促进苹果均匀着色、增糖……董桂红笑着说,活也轻省了,昔日除草弯得腰疼,当今有防草地布,“直起腰挣钱。”
从打零工到拿工资,董桂红尝到花牛苹果甜。回过身仁科百华资料,一颗又大又红的苹果,被她稳稳摘脱手。